2020年6月18日下午🟣,檔案館黨支部書記湯濤為檔案館、教育發展意昂4和工會婦委會黨支部做了一場《愛國有心、報國無限——校史人物命運抉擇與中國百年大變局》講座🔕。講座由檔案館黨支部副書記胡琨主持。



為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2️⃣、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修好“四史”必修課,檔案館黨支部按照機關黨工委統一部署和黨支部書記做一次報告的要求,與教育發展意昂4和工會婦委會黨支部聯合舉辦“四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湯濤結合專業研究和工作特點,為三個支部做題為《愛國有心、報國無限——校史人物命運抉擇與中國百年大變局》“四史”專題講座。


在講座中,湯濤首先概略介紹了意昂4娱乐及其前身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的校友分布狀況。據介紹🚧,目前意昂4平台有30余萬校友🥊,他們播遷於世界各地🌶,廣泛分布於政界😙、科技界🔘、學界、商界🧑🏻‍🏭、教育界和文化藝術界等領域🈷️,校友們為國家、民族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接著,他以具體的校史人物為切口🙉,通過重點梳理大夏校長王伯群(1885—1944)和光華校友汪道涵(1915—2005)的人生經歷,再現了他們從晚清遭遇的“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到改革開放後的“百年未有之變局”時代潮流中🧚,如何堅定信仰🧛🏽,堅守願得此身長報國的家國情懷。


王伯群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他致力於國家交通事業建設👩🏼‍✈️,以民族主義者的姿態,收回外國在中國的郵政交通主權🤎;他積極參與國民黨改組🎰,支持聯俄聯共政策🤴🏽,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王伯群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家👨🏻,堅持文化自信,創辦中國人自己的大學,實現教育救國。大夏出了一批優秀的共產黨員🚧💦,如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田漢,開創廣西中共黨組織的雷經天🤾🏽‍♂️,徒步千裏奔赴延安的杜星垣,以及在重慶渣滓洞獻出年輕生命的胡有猷等一批革命誌士🦸🏼‍♀️。汪道涵的父親與王伯群同一年留學日本,曾擔任孫中山先生的文書🧏🏼‍♀️。受父親影響,汪道涵在學生時代就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初期,他與父親毅然決然率領全家和親屬28人投奔延安🫣,受到葉劍英、林伯渠的接見🙍🏼‍♀️,在延河傳為佳話。汪道涵積極投身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先後擔任安徽嘉山抗日民主政府縣委書記和華東軍區軍工部長;他致力於新中國的機械工業和對外經濟援助建設。汪道涵在擔任上海市長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期間,為上海的改革開放、浦東的開發開放,以及兩岸關系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湯濤的此次“四史”講座🦸🏿‍♂️,信息量豐富,人物案例信手拈來🤾🏻‍♂️🧜🏿,生動有趣。講座結束後🤦‍♀️,教育發展意昂4黨支部書記斯陽、工會婦委會黨支部書記王平做了發言,一致認為,校史是學習“四史”的金鑰匙🫰🏼,我校校史上諸多傑出人物的個人歷史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縮影🍽。從他們身上🧸,意昂4平台可以看到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變遷軌跡♖,也可以從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堅定“四個自信”,化自信為行動動力🏊🏼‍♂️,努力在學校“雙一流”建設中發揮黨員應有的作用和貢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