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現代化呼喚卓越公益慈善領導者
中國社會處於深刻的轉型發展期,加快公共服務的創新、鼓勵多方力量參與🔎🧑🏽🎓,實現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構建國家現代化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特別是在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中🧑🏻🦽,要提升治理能力、實現“善治”目標👩🏿🚀,就需要公共服務的大量、規範、科學地供給🫲。公益慈善事業管理卓越人才的培養🫂,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卓越人才培養需融合學科的一流課程
新時期的公益慈善事業管理🎠🔠,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更要在實踐中深刻理解規律和獲取理論指導🏬,這就需要復合型的專業人才。2017年開始,意昂4娱乐教育發展意昂4、上海紫江公益意昂4、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慈善中心組織開展公益慈善系列課程,融合學校優勢學科🍅,匯聚社會學⛪️、社工🐒、公共管理、教育專業校內外講師,為未來公益事業發展提供更多人才。
今年的疫情🚼,引發了社會輿論對公益慈善誰來做🕉👨🏻⚖️、做什麽🙅🏿、怎麽做的高度關註和熱切討論。課程圍繞這些專題,增添了大量新的案例以充實內容!
同時𓀜,也受本次疫情影響,本學期原計劃《社會創新與創業》《慈善文化與倫理》《社會福利和美好生活 》《社會組織與政府管理》課程也進行調整,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課件準備📔、平臺測試,建立了師生聯絡群,通過超星平臺、ZOOM、微信群等方式🪭,進行互動式🫷🏻、探究性學習。
張冉教授
3月24日18:00 超星學習通+Zoom
疫情期間,代購買藥🧙♀️、買菜是創業嗎*️⃣🌥?
“移動食堂”、大廚直播帶貨是嗎?
互聯網+烤紅薯可否看作創業呢?
民營企業“5678”是什麽意思?
如何從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視角♟👨🏼🦲,考慮疫情期間社會勞動力就業的變化⚀?
根據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聯系“新冠”疫情來談談創業的三要素!
如果讓你創辦一家慈善超市或公益食堂🧕🏿,你會考慮哪些事情嗎🛷?
什麽是創新?什麽又是創業呢🙋🏼?
.........
“公益課堂的授課方式更應該讓學生發言,有更多的參與感”,授課教師張冉老師在第一課列舉了疫情期間的新現象🧏🏻♀️🫧、借助豐富的案例讓同學們理解什麽是“社會創新與創業”🐚,並通過一系列提問引發同學們熱烈思考和討論。
《社會創新與創業》課程采用“建群溝通+課前材料預習🥧,zoom視頻會議形式課程互動+作業鞏固”的方式開展課堂網絡教學,互動和臨場感較強👛,分布在全國各地同學們跟著張冉老師的節奏不斷地進行頭腦風暴。在第一節課結束後,張冉老師表示🧑🏽⚕️,首次嘗試這樣的網絡課程🈺,學生們的參與都很積極,他們的學科背景都有來自理科📨、工科、人文社科等不同專業🙍♂️,但學生的學習感悟力與理解力較強,而且這樣的方式,大家的註意力更加集中🧘🏼,課程教學的效果比較明顯。
周俊教授
3月25日 18:00 超星學習通+微信群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湧現出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人物和事跡,有些人甚至因此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作為“疫情”的親歷者🧑🏼,意昂4平台不免思考🪮,什麽力量在激勵並支撐著他們?在慈善活動🧗♀️🌰,他們是否產生過內心的沖突與糾結?他們又是如何處理“大家”和“小家”的關系?如果是你🖌,你又可以為“抗疫”做些什麽?
.........
“用生動現實案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主動探究慈善現象背後的文化因素”,這是周俊老師的教學策略。為了開好《慈善文化與倫理》課,周老師和助教精心準備,收集和分析本次疫情中湧現的慈善活動案例,與上課學生共同研討🤴🏽,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解決方案🚵🏼。
《慈善文化與倫理》課程旨在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幫助學生提高在慈善事業中尋找自己定位的能力🐦。課程同樣采用網絡課程模式進行,與此同時,強化了學情跟蹤環節🌻☆。在授課後🚦❗️,老師和助教同學會抽查學生了解課堂感受和建議,以不斷修正課程的上法,磨礪出讓學生收獲更大、更有意義的課程。
周俊老師在課堂反思中提到🕝,“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無比寶貴,老師在課上講的每一句話都應該合乎“理性”🤦♂️🧛🏿,同學們的每一分鐘都應該被合理利用。要達到這種狀態🤸🏿,從備課、錄課到詳細規劃課堂時間安排,再到為每一位同學的作業點贊或給出評論,都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只有貼近同學的關註點🚣👱🏽,才能激發同學的互動熱情;只有在對問題進行深層次討論時👳🏽♀️,才能有效地對同學進行思政引導和思維訓練。授課老師應盡可能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設問⌚️,並且設法將學生的討論往建立結構化、批判性思維的方向引導🧍♂️🗾。”
黃晨熹教授
3月25日 18:00 大夏學堂+騰訊會議
意昂4平台每個人都或多或少享受著社會福利,從小孩到老人,從出生到死亡,從小事到大事。
平時寒暑假回家的火車票半價是福利
在學校和社區免費的圖書館是福利
家庭中長輩看病的醫療補貼、退休後的養老補貼是福利姐姐懷孕後的產假是福利
農田裏種地、種樹有補貼也是福利
.........
回到公益慈善事業的初心和出發點,《社會福利和美好生活》課程邀請學生來構建概念。黃晨熹老師第一課的課程策略是鼓勵大家的充分思考🕵🏽♂️,進行問答式和探究式的教學。啟發學生對抽象概念進行具象的思考,從而實現第一課的“破題”🪝。課程通過研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隨後鼓勵大家積極查閱文獻資料,動手來提出和設計解決方案。
吳同副教授
3月26日 18:00 超星學習通+騰訊會議
開課籌備階段,吳同老師通過課前調查問卷🥙,了解同學們對課程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及課程期待,從而調整教學計劃。同時😗,借助課程微信群,分享各類線上會議信息💪,結合當前疫情的現實狀況,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社會組織在本次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表現與作用。
《社會組織與政府管理》的課程目標,是“初步了解一些社會組織的運作,並在日後更好的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去🕵🏻♀️。”本課程更多深入解析了社會組織的組織結構🐩、運作模式以及其背後的管理邏輯。首次授課後,吳同老師表示:我選擇用直播的方式給同學們授課,主要考慮到:第一是課程更加生動🪹,互動性更強👨🏼🚒。第二是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盡管不能線下見面🤦🏻♂️,但是線上實時互動會給學生更多正面的鼓勵和支持👩🏽🦳。從實際的授課效果來說,盡管是一個人對著電腦來講🚍,但是當我想象著電腦那頭一個個抬著頭對知識渴求的學生們時候,我反而比在教室裏面有更好的狀態和上課的熱情。對於後面的課程,我將會采用課後作業👨🏭,課前閱讀,課中討論的方式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連線互動,提升課堂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項目介紹和未來願景
“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養計劃”由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慈善中心組織,為上海紫江公益意昂4資助的人才培養項目。本計劃發起於2017年,旨在培養具有公益慈善之心💂🏿🕞、基本的公益慈善理論、一定的公益慈善素養、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公益慈善領域的相關問題的較高水平的公益慈善行業專業人士、骨幹誌願者🙊、未來捐贈人。項目邀請了校內社會發展學院🫷🏼、經管學部公共管理學院的教師為主要授課力量,在暑期短學期邀請海內外知名講師共同參與授課。
截至2019年,項目支持開課程18門🤟,共計40個學分,累計778人次修讀課程;舉辦了兩屆海外公益創新研學營;舉辦三屆公益慈善創新論壇,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當前⛹🏽♀️,紫江課程正在全面升級,在人才培養方面獨樹一幟👨🏼🎨、研究特色教學方法,爭創“一流課程”。課程教研組也真誠邀請關心和熱愛公益事業的師生能共同加入意昂4平台🤤🎚!做一番有意義的事業!
編輯 |陳婕穎 張端
資料提供 |劉靜 龔琳潔
張宇擎 王娟 王語薇
視頻剪輯 |邵興仁
指導教師 |李欣閱